四 草 野 生 动 物 保 护 区

成立时间:民国831130
面  积:515.1公顷
地理位置:台南市安南区,鹿耳门溪东南,西滨公路西南,盐水溪以北,保护区南面紧临镇海小学及镇海古炮台。
主要保育对象:保护珍贵湿地、特有之榄李林相,并复育已被破坏之红树林生育地及其鸟类。

四草野生动物保护区分为三大区:
1.滨海公路与显草街交会口南侧:此区为高跷?的繁殖区,面积50公顷。
2.盐水溪河口东岸区:此区为水鸟保护区,面积335.1公顷。
3.鹿耳门溪河口西岸区:此区主要是保护湿地、海岸植物及现存的鸟类,面积130公顷。

气 温:年平均气温约为23℃,每年最低温发生于12月间,月平均气温约17℃;最高温在678月间,约为29℃左右。

雨 量:本区年雨量约1,500公厘左右,一年中主要的降雨集中在678月,并占全年降雨量的63.33%3.集水区:盐水溪流域。

交 通:可由台南市区经新台17线省道到达。


四草因为过去盛产一种 「草海桐」 而得名,古名亦称「北汕尾」 (位于安平北方台江外海鹿耳门之南) 或「南汕」 (安平及七鲲 列岛统称),原先是内海,后来因为台江的泥沙淤积成四个湖泊,湖中长满了草,所以叫做四草湖,后来草湖渐渐淤积成了湿地,也就被简称为四草。淤积的湿地地再被开发为盐场,是一块带有盐分的湿地环境,周围为养殖鱼 ,每年有不少候鸟来此度冬,并作为迁移时补充体力的休息站,成为亚洲、澳大利亚候鸟的中继站。由于四草的生态环境特殊,被列为台湾四大湿地之一,台南市政府于民国831130日公告成为野生动物保护区,面积为515.1公顷,内有盐田、水道、运河、沟渠,河口沙洲的潮间带,皆可供水鸟栖息与觅食。

  四草地区原为淤积而成的海埔新生地,目前为本省重要的湿地。湿地介于水域及陆域之间,为水鸟、岸鸟等许多鸟类繁殖、觅食或迁徙度冬的活动场所,湿地并孕育了适应力强的动、植物,具有较高的生产力,鱼虾、贝类与底栖生物丰富,可供作鸟类的食物来源,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在四草湿地中红树林、招潮蟹、弹涂鱼、咸水吴郭鱼是中主要的生态。

四草野生动物保护区的鸟类超过160,以候鸟的种类及数量最多,其中有21种濒临绝种、稀有的鸟类,如:黑面琵鹭、高跷?反嘴?等,候鸟约占75%,其余为留鸟。每年9月∼11月为水鸟大量南下的迁移期;过境的候鸟在这里暂驻、觅食,部份的候鸟在此过冬。到了翌年3月下旬∼5月中旬,候鸟才北返迁移。四草地区被认为拥有台湾地区最大高跷?繁殖族群,其繁殖高峰期约在5月与6月,偏好选择隆起之土堆且有适当植被覆盖处筑巢。

四草保有的湿地状态,除了孕育丰富的鸟类资源外,还有百 余种的植物。有许多盐田,因海岸线西移而无法晒盐,因而附近的水域长满红树林,包括红海榄、榄李及海茄 ,另外还有一些盐生性 水草。每年910月盐田池水放乾,浅水期间可提供鸟类更多的食物。

四草大众庙后方排水道的红树林区,过去曾是全台最集中的榄李纯林,台湾省政府曾在民国七十七年将这条水道划为红树林保护区, 是台南市最佳的红树林自然观察区,在不到两百公尺的水道旁,分布着三种红树林植物:最多的海茄 ,次为最耐盐的榄李,红海榄只有几棵 ,在这三种红树林植物区与人行道间,有水泥护栏围着。 观察四草红树林,可以先从大众庙后方的小坡上浏览全区,俯瞰红树林的树冠层,并能清楚的看见红树林间活动 的鸟类;红树林保护区的鱼 的红树林潮沟可以看见招潮蟹有六种,在红树林荫下的可以见到三角、红豆、窄招潮等,虽然只有四科22种,但是却相当集中,在大众庙东边的水道中还可以看到弹涂鱼。


九十年度四草野生动物保护区之生态空间经营管理
1四草野生动物保护区经营管理计划
2特殊生态区永续利用-建设七股成为国际级的生态保育基地(台南市部分)

 

 

四 鲲 身 红 树 林

在这里可以看到稀有的红海榄

台湾目前存活的红树林树种中,红海榄是数目最少、生育地最局限的。四鲲 是台湾红海榄分布最多的地点,另一较为集中的地方是台南安平区的亿载金城后方河道。

四鲲 位于台南市南区海边邻近安平工业区,可经由台十七号公路(中华西路)接鲲 路往前走约1公里即抵达位于2号桥与3号桥间的观察区。

在这里可以看到一大片高大的红海榄海茄 分布在鲲 湖的水道及鱼 两旁,其中还可以看到一些榄李分布其中。来到这里最好的观察时间是下午,这时候阳光西斜刚好照在红树林上。原本红树林环境会受涨退潮影响,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生态,但是在3号桥附近涨潮时潮水淹没排水沟的高度不高,不会受到潮汐的影响。如果再沿潮沟往南至旧台17号公路八号桥及九号桥,则是红海榄主要生长地。

排水道的软泥大多都被红树林所据生,栖息的螃蟹有摺痕相手蟹。狭窄的土堤上可以见到凶狠圆轴蟹所挖出的洞穴,还有一些红树林常见的伴生植物,如:狗尾草孟仁草等。

 

 

红 树 林 植 物

「红树林」泛指生长在热带海岸河口潮间带上泥摊环境的树木。由于这样的环境气温变动小,土壤受潮汐影响而含盐度高、易淹水,含氧量低但富含有机营养,一般的植物无法生长。在台湾目前只剩下四种红树林植物,在西部地区许多县市都有红树林,除了水笔仔生长在北部外,以台南地区拥有的种类与数量最多,有海茄 、榄李、红海榄。

[Avicennia marina (Forsk) Vierh.]
马鞭草科(Verbenaceae),是台南地区数量最多的红树林植物,常见的护堤及防风树种,常见于海边泻湖、鱼 堤岸、排水沟岸。树型颇似榕树,最大的特色就是棒状呼吸根是由地下横行的根系垂直发展,由土中伸出与空气接触,这是因应缺氧沼泽所发展出的另一种特殊根系,非常利于氧气与水分的吸收。叶片对生,比红海榄小但比榄李大,表面油亮可防止水分蒸发,叶背有绒毛呈灰绿色,具有排盐的功能。六、七月是开花期,盛开的橘色小花两两对生,花瓣有四枚,带着厚冽香气,花型比红海榄及榄李小;果实为朔果,广椭圆形状如蚕豆,有隐性胎生现象,在十二月左右成熟。在四草野生动物保护区、四鲲 都可看到它们的踪迹。


(Lumnitzera racemosa Willd.)
使君子科(Combretaceae),是台湾目前红树林植物中最耐盐的树种,目前仅存四千余棵,主要分布在台南曾文溪南岸至四草的堤岸、沟渠边。呼吸根是横向生长,像膝盖状弯曲并露出地表,它的通气组织很发达,在表皮满布皮孔以便空气进出。叶片互生,叶型比红海榄及海茄 小,肉质较厚可保存更多的水份,状似乌鱼子。榄李的花期有两次,以五月到七月为主,另一次在十月到十一月,花瓣有五枚,为极佳的蜜源植物;果实是核果,是台湾仅存四种红树林植物中成熟最快的树种。外果皮具海绵组织,有助于水力传播。台湾的榄李开白色花,婆罗洲则有另一种叶型较大、开红色花的榄李。在四草野生动物保护区中的蔡姑娘庙附近有较大的榄李族群。


(Rhizophora stylosa Griff.)
红树科(Rhizophoraceae),是数量最少的一种,现在仅存一千余棵,以台南四草与四鲲 一带为主要生育区。红树榄是台湾最典型的热带红树林树种,为胎生苗植物,是除了水笔仔之外,另一种可胎生的植物,已名列濒临灭绝植物 。叶子对生,叶型比海茄 及榄李大,叶片前端有一个芒状凸尖,叶质具光泽。气根自树身长出下垂,伸入土中,成为支柱根;支持根亦是呼吸根。红树榄的花期集中在七月,浅黄色的花瓣和花萼各四片。果实呈圆锥形,会伸出像笔一样的胎生苗,外表布满了皮孔明显,且有一粒一粒的颗粒,长度比水笔仔长上一倍,可达五十公分,红树榄的胎生苗发育期要一年多,所以在开花的同时,去年的胎生苗还在母株上,直到七至九月才独立漂流。


(Kandelia candel Druce.)
红树科(Rhizophoraceae),以台北淡水河流域为分布重心,包括关渡、竹围、挖仔尾、社子等河岸地区。通常以纯林的形态出现,竹围红树林保护区是目前台湾面积最大的红树林,更是全世接口积最大的水笔仔纯林。水笔仔的树干基部呈板状形态,绵密的呼吸根侧分出来后,再深入软泥中,也是支持根。叶子对生,光滑油亮且厚厚的叶子可以保存更多水份。集中于七至八月开花,白色的花,花萼有五片。像笔一样的胎生苗,由圆锥形的果实中伸出,且外表没有像红树榄的胎生苗一粒一 粒的颗粒,胎生苗发育期比较短,大概七、八个月左右会成熟(约于四月份成熟)


(Scaevola sericea Vahl.)
海草桐科(Goodeniaceae),常绿灌木,大多分布在海岸第一道灌丛,为典型的海滨植物;叶子呈半圆筒状丛生枝端;花白色带粉红,花瓣五片,花型呈半圆;果实成熟为白色。四草早期长满了草海桐,但是如今只能在大众庙旁的水道可看见。


 

 

湿 地 常 见 生 物

湿地介于水域及陆域之间,为水鸟、岸鸟等许多鸟类繁殖、觅食或迁徙度冬的活动场所;更因为阳光可直透水底,水中藻类、浮游生物滋生,鱼虾 、贝类与底栖生物丰富,孕育了适应力强且具有高生产力的动、植物,可供作鸟类的食物来源。

(Himantopus)
鹬形目反嘴?, 身长约23公分,为过境冬候鸟。体色黑白配,细长而红色像是踩高跷的脚是它的特色,栖息于鱼 、沙洲、盐田、沼泽等湿地。大多在浅水的湿地环境觅食,觅食方式是以长嘴向下刺啄的方式取食;在四草野生动物保护区有规划一块高跷?的繁殖区来保护它们。


(Recurvirostra avosetta)
鹬形目反嘴?科, 身长约42公分,为稀有的过境冬候鸟。体色黑白配,细长而上翘的嘴是它的特色,栖息于鱼 、沙洲、盐田、沼泽等湿地。大多在浅水的湿地环境觅食,觅食方式是嘴部微张在水中来回扫动捕食。台湾族群为约有300余只。


(Charadrius alexandrinus)
鹬形目?科,身长15公分,四草野生动物保护区的主客之一,多为冬候鸟,但也有少数留鸟。短嘴,背部羽毛为浅褐色,通常栖息于湿地环境中较不积水的沙洲、盐田、沼泽等浅滩。由于脚短不利于涉水,但奔跑速度快,常于泥滩上留有无数脚印,又名千()鸟。


(Platalea minor)
鹳形目朱鹭科, 身长约74公分,为过境冬候鸟,现时全球仅余约六百只的黑面琵鹭。像黑色琵琶的嘴长长的、扁平的,全身是雪白的,脚是黑色。大多生活在海岸附近、河口和沙洲等浅水地带,每年冬天来台时。觅食时,用像琵琶的嘴左右摆动,捕捉水中生物;不喜欢被干扰,如被干扰,则会另觅他处渡冬。


(Egrtta alba)
鹳形目鹭科,身长约90公分,为过境冬候鸟。全身白色,嘴部黄色,脚黑色。脖子很长,脖子呈夸张的S状,飞翔时拍翅速度缓慢。繁殖于北方的沼泽地、湿地之树林上。安南区四草及滨海公路有大群聚集。


(Egretta garzetta)
鹳形目鹭科,身长约61公分,俗称「白翎鸶」,极普遍留鸟。全身白色,嘴黑色,脚黑色,脚趾黄色。常与夜鹭、牛背鹭集体营巢繁殖,常会高举脖子,张开双翅发出粗哑吼声争地盘。常出现于低海拔以下之池塘、鱼 。安南区显宫的台南盐场及城西木麻黄树林有二处繁殖区。


(Tringa totanus)
形目科,身长约28公分,普遍留鸟,脚长而呈红色,嘴黑色较粗短而基部亦呈红色嘴,夏羽胸部有纵斑。栖息于河口、盐田、沼泽地带。繁殖于华北、东北、西伯利亚等地区。安南区四草动物保护区内普遍分布。



全世界已知的招潮蟹共有六十二种。由于红树林间海水涨潮退潮的水流交替,衍生林下丰富的动植物 ,其中招潮蟹是最活泼的族群,地洞是招潮蟹生活的中心。在四草湿地以网纹招潮蟹的数量最多。
凶狠圆轴蟹:陆栖性,鳃部较为发达,因此多分布在沙岸地形,常在木麻黄根部处筑巢穴



(Perio- phthalmus cantonensis)
潮退时,在水边附近常有它们的足迹,主要以昆虫为食。体色呈深灰褐色或绿色,身上有几颗较深色的斑点或几条斜纹。弹涂鱼有一双鼓凸的大眼睛,长在头顶上;它们有两片背鳍,能够像船帆似的升降。弹涂鱼的胸鳍肌肉结实,能在淤泥表面弹跳自如。弹涂鱼的腹鳍合并在一起,形成一个吸盘,因此它可以攀附在红树林的茎部和支柱根上。在水中,这些鳍的作用就跟其他鱼的鳍一样,可以正常地游动。

 

 
 
紅樹林復育

forest2.gif (2032 bytes)
紅樹林復育 南县沿海北起八掌溪口,南至曾文溪口,海岸地区风浪较小,浮洲、湖、河口沼泽地特多,且河流排水沟经过嘉南冲积平原,缓缓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沿海淤积,形成海汕洲、王爷港沙洲、南王爷港沙洲、青山港沙洲、网仔寮洲、顶头额沙洲和北门泻湖区、七股泻湖区及河口沼泽地,因此成为红树林落脚繁衍的好地方。
  据文献记载台湾红树林植物有三科六属六种,即红树林科的水笔仔、五梨跤、红茄 、细蕊红树;马鞭草科的海茄 及使君子科的榄李 . 其中细蕊红树与红茄 在台湾已不存在,惟红蕊红树已有民间业者进行复育;而台南县的红树林树种有海茄 、水笔仔、榄李,近年来更以人工复育方式,种植了五梨跤。
  至于分布情形在北门乡生长于急水溪口的浅沼泥地,面积约二十公顷,树种为海茄 、水笔仔;将军乡生长于将军溪口,两岸面积一点八公顷,树种为水笔仔、海茄 ;七股乡生长于海寮港及海埔地鱼 内路沟岸曾文溪口粘沼泥地,散生五公顷海茄 、榄李等。
  另县府人工复育的红树林则自八十四年起,复育的种苗来自于野外采取种子自行培育栽植,至今培育并栽植的有北门乡双春红树林,栖地六万二千株,栽植面积约六公顷,复育情形相当好,已营造南县处新的红树林生态区,招引招潮蟹、贝类等红树林伴生动物生长。县府每年仍将继续以人工复育方式,栽植红树林,期能让国宝级的红树林,为南县沿海地区营造最自然的生态环境。

 

 

       [南化乡] 生态保育--台湾弥猴      
 
 
 

Cy_ball-2.gif (967 bytes)台湾猕猴栖息地
  台湾猕猴是台湾特有的一种猴类,在日本,大陆虽然也产猕猴,但是种类和外型都不大一样。台湾猕猴有个圆而扁的头,淡红色的脸上不生毛,长尾巴约占体长的三分之二。雄猴的体型较大,毛色也比较深。
台湾猕猴的交配是女追男的局面,在每年十月到一月交配期间,雌猴会主动亲近猴王,为它理毛,以示好感。怀孕半年后,小猴子就出生了。母猴在小猴子完全成长前,都寸步不移地看顾着,别人休想从它身边夺走。台湾猕猴的族群大小不等,但大多以十几只为一群。猴群中以雌猴及其子女为核心,猴王则高高在上,每天竖着尾巴走来走去。若有成年公猴也敢在猴王面前竖尾巴,就表示它要向猴王挑战。猴群的阶级意识十分强烈,胜者为王,败者就只得四处流浪了。 台湾猕猴不论是觅食、理毛、交配、打架,甚至睡觉,都可在树上进行。遇有敌人侵犯,便会用力摇动树枝以警告大家。
本种在台湾低海拔至三千公尺左右山区,人为干扰叫少地区接有分布,近年来全岛族群数量略有增加趋势。台南县东山乡青山村、南化东和村及南化水库附近都曾有猴群出没的踪迹。

獼猴2.JPG (18267 bytes) 獼猴1.JPG (18267 bytes)

 


      [白河镇] 生态保育--萤火虫      
 
 
 

水生萤火虫黄缘萤

陆生萤火虫山窗萤

萤火虫简介
  
萤火虫属于鞘翅目,萤科昆虫;是一种既神秘而又有趣的小昆虫,每年四
~六月份、七~九月份及十~十二月份,为本省萤火虫羽化时间,亦即成虫的大发生期。夜晚在野外看到一盏盏小灯笼于空中飞舞时,充满诗情画意的景象,也因此萤火虫成为诗人墨客的好题材,难怪唐朝杜牧于「秋夜」如此描述: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


萤火虫种类
  
本省现有的萤火虫种类繁多,大约有
1250多种左右;在台南县目前已记录的715种萤火虫。通常我们依幼虫的生活环境加以区分为:幼虫水生型、幼虫半水生型及幼虫陆生型萤火虫等三类,台南县目前发现萤火虫中,已知有二种幼虫水生萤火虫黄缘萤及黄胸黑翅萤,其余为陆生型,较常见有台湾窗萤、黑翅萤等。

萤火虫一生
  
萤火虫是一种「完全变态」的昆虫,它们的一生包括「卵」、「幼虫」、「蛹」及「成虫」四个阶段。一般我们在夜里所看到在飞的个体,都是属于「成虫」的阶段。而在萤火虫的四个阶段中,只有在幼虫期,虫体会因为蜕皮而体形增大。其他的三个阶段,虫体则不会再长大。在萤火虫的整个世代中,不只是我们常见在飞舞的成虫会发光;连卵、幼虫、蛹等阶段的个体也都会发出淡淡萤光。

萤火虫的复育
  
一般来讲,萤火虫比较偏好湿度高,没有化学污染及严重光害的地区。因此只要先营造好上述条件的环境,再野放萤火虫种源即可进行复育工作,另假如原地方尚有部分萤火虫,则不建议另野放幼虫,只要环境好,则其族群即会慢慢恢复。目前台南县政府已大力推动复育工作,较有成效为白河崎内社区,当地有民宿,住宿者社区义务劳动即会安排赏萤活动,另走马濑农场、虎头埤及部份社区都正进行复育中。

   生态旅游目前正逐渐受大众所喜爱,所以如能将萤火虫复育成功,并善加运用如此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仅可以保有优良的环境品质,也可以充份展现出本区独特的观光题材。

白河崎内萤火虫复育区

 


    [七股乡] 生态保育--黑面琵鹭保护区     
 
 
 

一、前言
  曾文溪为本省南部第二大河川,仅次于高屏溪,其发源于阿里山山脉,全长
138公里,流经嘉义县、台南县市,重要支流之一的菜寮溪揭露了左镇古生物化石的奥秘,向西奔流后通过国圣大桥,于台南县七股乡入海。

  曾文溪口由于其沿岸海流主要向北,因此北向的沙积发达,长久冲积形成的沙洲与广阔的海埔新生地,造就了丰富的河口生态体系,也吸引无数的野生鸟类聚集。民国七十二至七十六年政府于曾文溪水口岸采「围堤 土」方式围筑面积
827公顷之覆地,土地于八十年一月三日登记为县府所有并预定开发为七股工业区预定地,本开发案则因环境影响评估审查结论尚有事项待分清而撤销。曾文溪口所形成之冲积扇,由于底栖及浮游生物丰富而成为吸引候鸟停栖的广大栖地,而濒临绝种的野生鸟类黑面琵鹭,则是本区最引人注目的骄客,除此之外,河口丰富的鱼虾、螃蟹更是渔民谋生的处所,目前县政府已于本区规划约707公顷的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及300公倾黑面琵鹭保护区,以保护此丰富的生态资源。


二、黑面琵鹭相关保护工作
  黑面琵鹭(Platalea minor)属朱鹭科的稀有大型涉禽, 目前只有在亚洲东部才能发现其踪迹。其体长约74公分。外型最大的特徵是扁平如匙状的长嘴,极似中国 乐器中的琵琶,连同脸部都是黑色的,因而得名,另由 于其活动时姿势优雅,而有「黑面舞者」的美称。

  其通常出现于海岸、河口、沙洲等浅水地带。白天 是黑面琵鹭的休息时间,黄昏以后,觅食活动才较为频 繁。黑面琵鹭大多采集体行动的方式觅食,大伙儿一起将 长而扁平的嘴巴伸进水中扫动,扫中鱼虾后顺势往上一抛 ,再张口接住,成为极有趣的景象。平时除了睡觉和觅食外,黑面琵鹭也会互相嬉戏,或利用海水洗洗澡,彼此整理羽毛。

  黑面琵鹭在世界上的分布范围很狭窄,仅发现于东亚地区,尤其是沿海地带。属于迁移性的候鸟每年五月至九月间 在北朝鲜、中国东北一带繁殖育 ,十月至翌年四月则飞至中 国东南沿海、台湾及越南等地渡冬。目前在渡冬区全世界仅 发现约七
○○多只,而在台南县七股乡辖内之曾文溪口北岸 堤防内,却发现有族群数在五三只以上。

  黑面琵鹭白天主要于栖息地休息,而傍晚才外出附近鱼 觅食, 因此人民前往观赏黑面琵鹭,大都能一睹其芳踪。目前有二个观赏据点,一是曾文溪口旧堤东边由台南县政府所设置之黑面琵鹭赏鸟亭,另一个据点则是相距不远的十孔水门;为求顺光以利清晰观察黑面琵鹭,上午宜在赏鸟亭观赏,下午则以十孔水门较为适合。每逢假日,黑面琵鹭保育学会及台南县野鸟学会,皆会派驻黑面琵鹭生态定点解说员并设置望远镜,于赏鸟亭或十孔水门进行相关生态解说。


  除了黑面琵鹭之外,本区域尚可观赏到
鹬科、行鸟科、鹰鹫科、鸥科、鹭科、朱鹭科等常见侯鸟逾一百四十余种,可说是台南县滨海地区鸟类资源最丰富之一处赏鸟据点。

以上图片:黑面琵鹭保育学会提供

以下三张摄影作者:王铨程

 


      [官田乡] 生态保育--水雉      
 
 

水雉素有凌波仙子的美誉,是台湾平原少数能展现婀娜多姿的沼泽水域鸟类。台南县政府票选水雉为县鸟之后,积极筹划保护区,期能保育珍贵的凌波仙子。但随着栖地环境日益被破坏,水雉将可能步上四十年前台湾梅花鹿的命运,从台湾平原消失,所以划设水雉保护区,正是政府相关单位应积极运作的一件大事。

  全世界的水雉科鸟类共有六属八种,而台湾仅出现一属一种,而水雉科的鸟类分布于全世界的热带及亚热带地区,包括有墨西哥、美南、美中、非洲马达加斯加、印度、菲律宾、马来西亚、华南、台湾、澳大利亚西北部等地,如今台湾想看到水雉可能仅有在台南地区的少数平原水泽区(新营交流道、德元埤、火烧珠、乌树林埤、及葫芦埤等少数地区),或者与台南地区特有的菱角栽植区相关连地区,而其族群数量可能仅剩三十至六十只。

  水雉主要栖息于池塘、湖泊、沼泽、菱角田及芡实田等水域地带,由于其脚、趾、爪均长,可于水面上的植物叶上伫立、行走,姿态相当美丽。

 


中华民国野鸟协会提供
一、认识水雉
    日据时代被列为天然纪念物的水雉
(Hydrophasianus chirurgus),体长约52公分,主要分布于热带、亚热带之湿地,台湾则位于水雉自然分布的地域北界。过去在本岛各地均可见其踪影,但近几年来,因水雉主要栖息地大部份被改变为农田或建地,使得其族群数量大幅减少,目前已知之繁殖区只限于台南县。水雉蓝灰色的脚趾极长,展开时可将体重分散,故可轻巧地漫步在漂浮水面的植物上,华丽的外表加上优雅的姿态,博得凌波仙子美誉,且其主要栖息于菱角田,故又有菱角鸟之称。

    主要栖息于池塘、湖泊、沼泽、菱角田及芡实田等水域地带,以鱼类、昆虫、及植物之嫩叶、幼芽、种子为食,蜻蜓的幼虫水虿也是水雉的食物之一。繁殖季主要选择有菱角、芡实等浮水植物生长的埤塘。非繁殖季对栖地的要求较弹性,浮水植物生长其上的埤塘、堤岸周围有茂密芒草的埤塘,秧苗高度可供隐蔽的水稻田等都可接受。


    水雉为珍贵稀有保育类野生动物,繁殖季通常从四月到九月,但是也有些特殊的例子是到十一月才结束,正好配合菱角成长季节。水雉一妻多夫繁殖,在面积小、环境不好的状况下,是一夫一妻,当湿地面积大,最多可以看到一妻四夫。由于一妻多夫制,故雄鸟负责孵蛋,是鸟界少有的奶爸爸,雌鸟负责维护领域、追求、防御的任务。每一巢蛋数通常为四颗,蛋梨形,壳古铜色,极为光亮美丽,重量约
12克。孵蛋为期21-22日,幼鸟是早熟型,出生之后就可以跟着亲鸟到处活动。

二、水雉相关保护工作
  经过二年多的努力,县政府已办理水雉保育的主要工作如下:
  1、 实施菱农保护水雉奖励措施:
     目前已知水雉繁殖区主要位于私有菱角田上,因菱农与水雉每天近距离接触,如菱农愿意协助水雉的保育工作,则水雉的保护工作就算成功一半了,因此县府为鼓励菱农保护水雉,乃实施「菱农保护水雉奖励办法」,只要有水雉于其耕作地成功繁殖幼鸟,则依孵出之幼鸟数,每巢给予
1-2万元奖励金(孵出幼鸟12只奖励金1万元,3只以上奖励金2万元)。本计划自八十七年七月起至八十八年十二月止,由各乡镇市公所受理申请共18巢,经委托台南市野鸟学会调查,其中确为水雉有13巢(5巢为红冠水鸡),成功孵化9巢,已核发奖励金15万元。

     本工作经二年来宣导,虽然第二年申请巢数有增加,但申请巢数与实际发现巢数之比例偏低(19984/34),探究原因可能是有二:(1)宣导未全面普及,部分菱农尚不知有奖励计划,错失申请机会。(2)部分菱农害怕因申报而让政府知道其土地有水雉栖息,其土地往后的利用会被限制。(曾经有人民拿水雉孵化的相片欲申请奖励,经告知须附土地相关资料后,就未再提出申请),因此往后办理本项工作的重点将在于加强对人民正确保育观念的宣导,另采主动出击方式,查明并拜访有水雉筑巢菱角田之菱农,宣导本奖励措施,期使每一巢皆能受到菱农的保护。

   2、水雉生态、习性调查及保育宣导:
     要保护水雉,就要先了解水雉,因此县府除已于
1997102日及19971023分别举办「台南县水雉保护区维持生活系统学术座谈会」及「台南县水雉保护区划设协调会」外,目前在农委会及高铁局经费补助下已和中华民国野鸟学会、成大生物系、中华民国湿地保护联盟,及台南市野鸟协会合作办理「台南县平原湿地野鸟保育宣导计划」及「水雉及其附近埤塘湿地保育计划」,主要执行水雉的族群、繁殖状况、生态习性及栖地状况(水质、藻类、浮游动植物、两栖两爬、水生昆虫等)等调查,希望藉由了解水雉,来拟具更好的经营管理及保育措施。另在宣导方面,已进行了二梯次的教师研习会、编印宣导摺页及水雉LOGO徵件活动。

     本工作目前进行尚称顺利,由调查资料中已逐渐了解水雉相关习性,而经费来源主要靠上级补助,本年度宣导计划部分已由农委会补助并办理中,至于研究计划方面,目前已和高铁局协商争取补助中。


   3、 水雉栖地营造:
      水雉栖地之营造系高速铁路环评决议承诺须办理事项,本案经县府出面协助办理,在高铁局、台糖公司、鸟会及湿地保护联盟合作之下,目前县府已于八十八年十二月正式承租位于官田乡靠近葫芦埤
(水雉度冬区)东南方附近台糖地15.1320公顷,做为水雉栖地复育区,希望藉由此计划重塑水雉的栖息地。该栖地之规划及营造目前正委由中华民国野鸟学会执行中(实际执行单位为高雄鸟会),先期已于八十九年三月完成七公顷之营造,内含一大三小池塘,初期之水生植物以种菱角为主并辅以睡莲、荷花、台湾萍逢草等,另八公顷已于四月动工,同年七月完成整个栖地营造工作。

     本
(90)年度已进入第二年复育,第一年即吸引水雉前往栖息, 89525日,飞入第一只水雉,其后陆续有水雉进驻,观察义务劳动于5月份发现水雉的最大量为8只,678月开始有筑巢的现象,到当年繁殖期结束共有4巢,且孵出5只幼鸟。本年度成绩更为显着,目前共有19只成鸟栖息,至七月底前已发现筑巢17巢,其中10巢已孵出有23只幼鸟。(因复育尚未完全成功,本区暂不对外开放)

     由于对水雉已逐渐了解,使得水雉栖地营造较显乐观,虽然目前已有水雉栖息及繁殖,但因本栖地主要系种植菱角及水生植物,整年是否皆有水源成为本项工作是否成功的主要关键,所幸目前水的来源已获嘉南农田水利会同意提供,惟考量整个灌溉路线,尚需配合整个台南地区农作时间而调配使用,因此并非随时均有水可使用(冬天有缺水危机),其成败尚属未知。

三、结语
    水雉为台南县人民票选出来的县鸟,县政府有义务及决心来保育它,惟各项保育工作尚有许多困难点,如经费、水源及人民对县鸟保育的认知等,均需克服及努力。县鸟的保育工作是没有休止符的,只可成功,不许失败,除感谢并期望曾经帮忙的团体或个人继续协助外, 县政府将尽最大的力量去执行本项工作,使水雉能永续生存于台南县。

 

 

相 关 连 结

台南县黑面琵鹭保育学会

七股湿地生态之旅敢言 林宗德、蔡明蓉《生活者主张》No.37-2,1998.2月。

黑面琵鹭栖息地-台南市野鸟学会提供生态解说。

台南地区文史哲新闻剪辑 七股生态之旅。

台湾湿地... 七股盐场、沙山、黑面琵鹭栖息地。

七股生态之旅 - 泻湖区风景导览。